近日,李某在翻整自家耕地时,因地块边界标识模糊,加上操作机械时疏忽,无意中将玉米种到了邻村张某的承包地内,侵占面积约半亩。张某发现自家玉米地边界被挤占、新播的玉米苗被混杂后,顿时火冒三丈,当即找到李某理论。气愤的张某最终以一纸诉状将李某告上法庭,要求其返还侵占土地并赔偿损失。
梨树县人民法院榆树台法庭的法官接手案件后,立刻行动,第一时间联系双方当事人,通过电话初步了解诉求后,顶着烈日奔赴田间地头。田埂上,他对照土地承包合同,用卷尺仔细丈量争议地块,清晰标注李某与张某耕地的原有边界,又查看了被侵占区域的玉米生长情况,让事实在泥土与青苗间得以呈现。随后,他向双方送达法律文书,并约定调解日期,为化解纠纷按下“启动键”。
法庭内,承办法官采用“背靠背”的调解策略,充当双方的“传声筒”和“解铃人”:先耐心倾听原告对土地权益受损的愤懑;再向被告释明土地承包法的相关规定,分析其行为的法律后果。承办法官精准抓住矛盾核心——既要维护合法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也要考量“无心之失”的现实因素,更要引导双方放下过往恩怨,寻求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弥补方案。
最终,双方达成和解,李某当庭支付2000元作为玉米地侵占期间的补偿款。当李某将现金交到张某手中时,两人紧握的双手不再是对抗的姿态,而是释然的和解。
通讯员:张娜
初审:李学伟
复审:付新宇
终审:谢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