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强,则治理优;治理优促民心聚;民心聚带产业兴。今年以来,绰河源镇以高质量党建作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动力,不断夯实基层基础、提升治理效能、增进民生福祉。在精细治理、服务群众、振兴产业的各项实践中把党建优势充分转化成为发展胜势。

提升民生温度,重在精细治理。绰河源镇不断深入探索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路径,绘制了覆盖镇区12个基础网格的“一图一表”全要素地图,实行“红黄蓝”三色标注和“一户一表”动态管理,网格内居民情况,特别是孤寡老人、残疾人、低保户等重点关注对象在全要素地图中一目了然。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民生保障、安全生产、矛盾调处等各项工作被纳入网格“一网统管”,群众诉求得以快速响应。在此基础上,精细划分70个“微网格”,持续配强单元长、联户长,构建“党小组+网格员+单元(联户)长”的“铁三角”微治理架构,将服务管理的触角延伸到最末梢。


绰河源镇绰强社区书记王欣荣说:“绰强社区党委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聚焦辖区2532户5025名居民,带领335名党员,凝心聚力服务群众。这几年,我们社区变化很大,居民都过上了好日子。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我们发动居民搞庭院经济,引导居民种植特色蔬菜和花卉,大家种起了中草药和有机蔬菜,既美化了环境又增加了收入。并依托‘北疆文化建设行动’,挖掘整理林区民俗故事,既富了口袋也富了脑袋。现在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高了,邻里关系也更和睦了。”

以人民为中心,提升服务凝聚力。走进绰强社区综合服务阵地,明亮整洁的便民服务中心、充满活力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高效联动的综治中心有序运转。居民办事“只进一门、一次办好”成为常态。这正是绰河源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实践中“固本培元打基础、守正创新提效能”思路举措的生动写照。今年以来,绰河源镇不仅优化了区域“条块”协同布局,更重点优化提升了绰强、绰山两个社区综合服务场所服务效能,将绰强社区提档升级为集便民服务、文明实践、综治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综合服务阵地。硬件升级带来的是服务效能的飞跃,群众办事告别东奔西跑,尽享便捷高效;强化党建引领更是激发不同治理主体活力,化解各类矛盾冲突,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绰河源镇居民刘淑云说:“以前办个事,得跑好几个地方,现在好了,镇里这个中心啥都能办。环境敞亮,服务贴心,咱老百姓这心里头,舒坦。”


在绰河源镇基层治理体系中,党组织始终处于领导地位,让党组织成为凝聚人心、团结群众的“主心骨”。绰河源镇常态化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结合党纪学习教育、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市委第七轮巡察整改为契机,为所辖各基层党组织量身定制符合实际的时间表、路线图。同时,注重锻造作风硬、能力强、敢担当的干部队伍,选派年轻干部在重点岗位“墩苗”历练,增长实战本领;建立干部表现动态跟踪机制,对作风漂浮、履职不力的及时“咬耳扯袖”。一系列举措,营造出该镇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浓厚干事创业氛围。


绰河源镇纪委工作人员胡锌月说:“以前遇到棘手问题难免绕道走。现在经过作风锤炼和一线摔打,大家都有了啃硬骨头的底气!看到群众满意的笑容,再难也值了。”


基层治理的根本目的是服务群众、造福群众、让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盛夏时节,绰河源镇林康中草药种植基地,600余亩金莲花在风中摇曳生姿,农户们忙碌地采收、晾晒。这正是绰河源“企业供苗+技术指导+保底回收”模式的生动实践。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纽带作用,促成企业与农户紧密合作;网格员化身技术“保姆”,全程跟踪服务,形成“产供销”无缝闭环。这一模式的推广运用,已带动17户农户年均增收3万元以上。依托省道204打造的千米金莲花观景长廊,更让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金莲花小镇”经济、生态名片持续擦亮。此外,绰河源镇把党建的领导作用视为推动企业成长的关键基础,扎实落实“助企行动”, 呼伦贝尔市绰河源矿业有限公司探矿项目如火如荼进行中,下一步顺利实现探转采后,将直接带动本地百余名群众就业增收,实现了“项目落地生根”与“民生持续改善”的双赢。

绰河源镇党委书记邢昊说:“党建有力度,治理有温度,民心才有热度。我们始终把党建工作与民生服务、基层治理、产业发展拧成一股绳,通过阵地升级让服务更贴心,清单管理让责任更明晰,队伍淬炼让担当更有力,网格治理让响应更迅速,产业赋能让群众更富足。接下来,绰河源镇将继续以党建‘红色引擎’驱动各项事业,把‘党建红’优势转化为‘产业金’成果,让实干之路越走越宽,让群众的幸福梦越圆越实。”
记者:杨琪 张英欣
编辑:沙志媛 黄雅光
编审:赵宗杰 张革
终审:刘畅 雷建军
总监制:肇慧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