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伤筋动骨真要静养100天吗 医生教你避开误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7 18:03:00    

骨折、扭伤后到底要躺多久?“伤筋动骨100天”是不是必须严格遵守?对于需要兼顾工作与康复的上班族而言,这些问题常常让人陷入两难。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的康复治疗师黄传艳结合临床经验,解读了“伤筋动骨”背后的科学真相,帮大家走出骨伤康复的误区。

黄传艳正在给患者及家属分析病情 供图

揪出“康复杀手”:这些习惯最误事

黄传艳医生指出,“伤筋动骨100天”的传统观念中,隐藏着不少影响恢复的“雷区”。“很多人觉得伤了就绝对不能动,结果长期躺着或固定肢体,殊不知肌肉每周会萎缩10%-20%,还会关节僵硬、骨质疏松。”

最让黄传艳医生印象深刻的是一位60岁阿姨手腕骨折后躺了3个月,拆石膏时手指都伸不直,后来到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医学科求医,花了半年才勉强恢复。

“还有人只盯着骨头长没长好,不管肢体能不能正常动。其实康复的终点是能好好生活、上班,不只是骨头愈合。”黄传艳说:“总有人觉得喝骨头汤能补钙,其实它的钙还不到牛奶的十分之一,反而全是脂肪和嘌呤,可能添负担。不少人非要拆了石膏才开始康复,这时候关节粘住了、肌肉也萎缩了,难恢复多了。其实受伤后就该在专业指导下开始康复。”

康复建议:分阶段“阶梯式”康复

黄传艳强调,恢复周期因人而异、因伤而异,主要看三大变量:一是损伤本身,部位和严重程度决定差异,比如脚踝扭伤和粉碎性骨折恢复时间悬殊;二是个人因素,年轻人愈合快,营养不足、有基础病或吸烟饮酒、肥胖会延缓恢复;三是治疗与康复,微创手术恢复更快,早期科学康复能缩短15%~30% 愈合时间,是最可控的重要因素。

当然,康复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分阶段、循序渐进地康复。就此,黄传艳医生进行了详细介绍:

第一阶段是伤后1-2周的炎症期,主要是稳住情况、做好保护。得消肿止痛、防并发症,关键是“不动关节动肌肉”,比如在石膏里绷紧再放松肌肉,好好做勾脚、绷脚的踝泵运动,这能防下肢血栓。

第二阶段是伤后3-6周的修复期,目标是唤醒身体、恢复功能。这时候骨头开始长骨痂,得跟关节僵硬较劲,在专业指导下慢慢活动关节,从别人帮忙动到自己主动动,逐步恢复活动范围。

第三阶段是伤后7-12周的骨痂成熟期,重点是练习负重和行走。骨头结实些了,要重新建立正常的运动方式,比如腿骨折了,从不用力到部分用力,再到完全丢拐,得一步步来,同时练靠墙静蹲、单腿站,增强力量和平衡。

第四阶段是伤后12周以上的功能重塑期,目标是归生活。骨头虽然长好了,但功能还没到最佳,得练上下楼梯、蹲起、模拟工作这些,让身体适应生活;运动员还要练跑跳、变向等专项动作,最后通过测试看看能不能安全回归岗位或赛场。

“完美的康复就像一场马拉松。”黄传艳总结道。

云南网通讯员 袁梦 张全颖 责任编辑:秦黛玥

来源: 云南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