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世锦赛首战被惊出冷汗,中国女排开门红背后的隐忧与希望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4 13:25:00    

中国女排世锦赛23日晚首战墨西哥,一场原本被视为悬念不大的比赛,前两局打得让球迷胆战心惊。核心主攻李盈莹的伤愈复出似乎与球队出现了“水土不服”,平均年龄刚过23岁的中国女排背上了“想赢怕输”的心理负担,一传满天飞、进攻效率低下、拦防形同虚设,暴露出年轻队伍在大赛初期的心态调整问题。

中国女排队员庆祝得分

李盈莹成为本场比赛的关注焦点,经历了长达半年的伤病恢复期,她本场比赛首发登场却表现低迷:仅得1分,扣球6中1还有1次失误,这样的数据对于这位中国女排核心球员而言确实不尽如人意。李盈莹今年2月遭遇右脚踝韧带撕裂、足舟关节半脱位及骨头错位的伤病,直到6月17日才首次尝试跑动,7月30日才完成伤后首次扣球,伤病恢复期状态未达巅峰的客观结果,直接影响了球队的进攻核心效率。

张籽萱(23号)和王媛媛在比赛中拦网

除了核心球员的状态问题,团队配合的生疏与年轻队员的心态波动更为突出。一方面,李盈莹与二传张籽萱的衔接存在明显问题,新近入队的副攻高意也未能快速融入战术体系,这种配合问题并非偶然,而是人员变动打破了世界女排联赛期间积累的默契,导致进攻节奏屡屡受阻。另一方面,这支平均年龄刚过23岁的队伍中,有多达8名队员是首次参加世锦赛,“大赛首战”的压力让她们背上了“想赢怕输”的心理负担,直接表现为一传频频失误、进攻效率低迷、拦防效果甚微,暴露了年轻队伍在大赛开局阶段的心态调整短板。

尽管前两局被动,但比赛中也涌现出值得肯定的亮点,这正是队伍“开门红”背后的希望所在。首先是年轻队员的个人爆发:主攻庄宇珊全场拿下23分,成为全场得分最高的球员;替补登场的吴梦洁仅用三局半时间便贡献19分,她的登场不仅补充了进攻火力,更成为球队扭转局势的关键。其次是团队韧性的体现:第二局比赛中国女排以26比24险胜,这一局的胜利不仅打破了被动局面,更让队伍逐渐找回比赛节奏,为后续逆转奠定基础,也印证了球队在困境中的调整能力。这种“能扛住压力”的特质,对年轻队伍而言尤为珍贵。

替补登场的吴梦洁(左)仅用三局半时间便贡献19分

不过,比赛中暴露的技术问题仍需高度警惕,其中发球与一传的短板已形成“连锁反应”。本场比赛中国女排发球失误高达12分,且即便成功发出的球也多为 “菜球”,既无法给墨西哥队的一攻组织制造压力,反而浪费了自身得分机会。反观墨西哥队,始终以“冲发球”战术冲击中国女排一传,直接导致中国队进攻衔接断层、拦网预判失准,这种被动局面在首局表现得尤为明显。值得深思的是:若首战对手是巴西等世界强队,中国女排是否还能拥有逆转的机会?显然,发球质量提升与一传稳定性强化,已成为球队必须尽快解决的核心问题。

根据赛程安排,中国女排将于8月25日对阵哥伦比亚队,该队也是典型的南美球队,冲击力强但相对粗糙,仍是队伍磨合阵容的良好机会。正如中国女排主教练赵勇所言:“有些问题不是说看出问题马上就能解决掉,还是需要一点时间的。”对年轻队员而言,世锦赛本身就是最好的练兵场:通过实战积累大赛经验、检验训练成果、提升临场应变能力,远比单纯追求胜负更有价值。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女排小组赛对手整体实力较弱,这为队伍调整状态、弥补短板提供了缓冲期;但进入淘汰赛后,对手实力将显著提升,且单败淘汰制意味着 “一场失利即出局”,容错空间极小。因此,这支正处于新老交替关键期的队伍,更需抓住小组赛的难得机会,在实战中打磨细节、锤炼心态 —— 首战的“惊出冷汗”只是开始,真正的考验还在后头。

文 | 记者 苏荇

图 | 视觉中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