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赔偿金进了谁的口袋?货车司机撞限高杆后追问真相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13:13:00    

近日,邵先生发微博称,

4月2日他驾驶货车

经过长水国际机场

环港东路与干海子路口时,

车顶轻微擦碰到了限高杆,

结果被维保方索赔

100元的反光膜赔偿金。

因为赔偿金是交给个人,

并且事后反光膜并未维修,

为此,邵先生

对赔偿金的去向产生质疑。

01


刮破限高杆反光膜被索赔

司机质疑赔偿金去向


这是邵先生货车上的行车记录仪拍摄下来的视频,4月2日下午4点左右,邵先生驾驶着一辆轻型货车准备到干海子充电站充电,从长水国际机场环港东路左转原320国道时,遇到了一根标高2.5米的限高杆。


邵先生:“因为那条路我经常走,出得来,但我没有进去过,看着是过得去,我就开着过去,但车头进去以后,车顶因为我们这种货车中间篷杆的位置是拱起来一点点,篷杆就轻微地擦到限高杆,当时我擦到以后,旁边警务亭就出来一个辅警。”



在辅警的指挥下,邵先生将车倒了出来,并按照辅警的要求拨打了昆明机场交通管理部的电话。等候对方派人过来处理的时候,又有一名驾驶员开着轻卡通过限高杆时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邵先生:“在他倒车出来的时候,来了两个穿着马甲,上面写着云南建投的工作人员。来了以后就说,既然你们两个都擦到了,那就两个一起罚,一人罚100元。当时我和那个驾驶员觉得,我们就是轻微地碰到一下,根本就没有造成限高杆弯曲或者升降等问题,我们就不同意交钱。”



邵先生说,双方因此僵持了半小时之久,因为要赶时间,邵先生和另外一名司机商议后同意交纳100元,不料对方却不答应了。


邵先生:“那个工作人员就说,不行,100元交不了差,要150元。我们就觉得怎么变成坐地起价了,于是我就打了12345热线,没过多长时间,昆明机场的交警过来协调处理。”


在交警的协调下,最终邵先生和另一名司机同意各支付100元给维保方。



邵先生:“收钱的人是云南建投的工作人员,收钱的也是他个人的收款码,我当时给他钱的时候,备注的是‘碰撞限高杆罚款’,然后他收款的时候不是可以看到明细吗?他说你这个不是罚款,是维修。”


4月8日,邵先生再次到长水机场附近拉货时,发现限高杆反光膜并没有维修过的痕迹,邵先生因此对赔偿金的去向产生了质疑。


邵先生:“当时我和那个驾驶员说,不管修理也好,罚款也好,你们是不是要给我们开个单子,我们既然交了钱,我们是不是有权利监督这个事情。”

02


限高杆维保方回应:处理流程确有瑕疵


面对邵先生的质疑,

记者多方查询后,

终于联系到了限高杆维保方,

面对邵先生关于

赔偿维修金的去向等问题,

维保方作出了回应。



4月9日上午,记者来到了限高杆所处位置,限高杆设置了两个通道,限制高度标识为2.5米。记者注意到,在限高杆的旁边设置有一块温馨提示牌,上面写到:由于重型货车在昆明机场超速、超载行驶而导致的交通事故频发,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机场陆侧交通安全,决定在机场范围内对重型车辆予以限行,请广大驾驶员提前绕道行驶。记者了解到,限高杆归属昆明机场交警大队,一旦限高杆被撞或者车辆被卡,在此值守的辅警都会通过昆明机场交通管理部通知维保方到现场处理。按照提示牌上的电话号码,记者联系了昆明机场交警大队和昆明机场交通管理部,很快限高杆维保方工作人员来到了现场,当天邵先生两人的赔偿金正是交给了这名工作人员。



曲靖凌霆商贸有限公司 刘先生:“我们是接到通知才来到现场,最后警察都过来了,在警察的执法记录仪下,各赔了100元的维修费用。”


刘先生说,2024年10月,云南建投第四建设有限公司通过招投标取得了限高杆的维保权,日常维护则由曲靖凌霆商贸有限公司负责。当天下午他们到达现场后查看发现,由于两辆货车通行时导致限高杆上的反光膜被刮破,为此要求两名驾驶员承担反光膜的维修费。



曲靖凌霆商贸有限公司 刘先生:“我们的限高杆比标准的还要升高20多厘米,只要不要太高、太离谱都能过去。我们的反光膜都有价格,采购都是200多元一平米。”


刘先生说,破损的反光膜大概有1平方米,因此要求两名司机每人赔偿100元,但的确没有给对方任何的收款凭证。


曲靖凌霆商贸有限公司 刘先生:“解决完立马他就走了,头都没回,收条也没来得及给他,他要收条我们也可以给他,要开发票我们也可以开给他,还有当时的情况是我们建议他自己修,他自己不搞,一直在这里僵持着。”



刘先生说,自从承担限高杆的维保以来,他们也是第一次向肇事方索赔维修金,至于为什么将钱支付到个人账户,为何收取了赔偿金却没维修,刘先生给出了这样的解释。


曲靖凌霆商贸有限公司 刘先生“我们都是钱先转到我们的账户,回去再统一转回公司账户。我们有我们的维修流程,因为这里情况比较特殊,白天无法维修,一直要到凌晨三四点,车流量小才能维修,现在他们交的200元肯定不在我手里。”



刘先生说,这次处理流程的确存在瑕疵,同时也给他们提了醒,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更加严谨、合规、合法,才能消除质疑。下一步,他们将尽快派人维修破损的反光膜。

记者:李晓雯 胡震宇

编辑:段楚平

责编:廖菲 王云

主编:苏菲

终审:顾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