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维昊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2024年1月,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对新质生产力作了系统论述,强调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城市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已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与发展,为济南市产业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绿色低碳的方向转型提供了新的抓手。
驱动城市科技创新,为产业发展提供要素基础
一方面,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将深刻推动城市科技创新的全面提升,是新时代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驱动力。其中,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特征,既为城市科技创新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方向,又引导城市科技创新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城市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完善和科技创新政策升级。新质生产力还将激发城市科技创新主体活力,催生更多科技与市场需求,为科技创新主体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市场机遇。科技创新的发展重点不再仅仅是研发活动,而是贯穿于整个产业链条的创新生态构建,为城市产业提供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城市要素集聚提升的重要驱动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吸引了大量高素质人才、先进技术和资本向城市汇聚,形成了强大的创新生态系统,为城市产业转型和后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同时,新质生产力还催生了新的商业模式和服务业态,进一步丰富城市的产业生态,提高城市要素集聚的多样性和层次性。新质生产力的要素集聚为城市产业转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要素集聚使得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邻近性增强,便于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协作效率。这种整合与协同不仅有助于提高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还能够催生新的商业模式和产业形态,从而为城市产业转型注入新的活力。

加速优势产业发展,为产业升级提供动力
一方面,新质生产力推动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使得资源能够更加高效地流向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和领域。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能够提升市场竞争水平,促进企业之间的优胜劣汰和产业升级。优势产业进一步升级优化不仅能够提升城市产业的规模和效益,还能增强城市产业的创新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因此,优势产业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实施“十四五”规划以来,济南市依据独特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确立的四大主导产业,不仅能够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还将推动城市的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其中,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通过通信技术创新和数字化产品应用,带动济南市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济南市的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提供了新的增长点,加快济南市由传统工业城市向现代化智慧城市转型的步伐。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产业的发展作为新质生产力在制造业领域的深刻体现,将加速“济南制造”向“济南智造”的转变进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整合,以形成更加完善的产业生态,为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优化产业政策与营商环境,为产业升级提供制度基础
产业政策与营商环境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并促进产业升级的制度基础。产业政策明确发展方向,优化资源配置,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优质营商环境提供稳定经营环境,降低交易成本,吸引合作。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一方面,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载体,而产业政策则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链延伸,推动新兴产业的培育和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从而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的产业政策,可以引导和支持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推动城市产业的转型升级,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规划引导、资源整合等措施。另一方面,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中,新技术、新产业和新模式不断涌现,传统的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已难以满足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需求,这将倒逼政府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监管创新、提高执法效率、保障新质生产力的健康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还推动城市营商环境的便利化和高效化。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地方政府可以通过数字化转型,提高政务服务的效率和质量,降低企业的办事成本,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企业和居民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
【作者单位: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济南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