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杨霁月
在成都市龙泉驿区,有一家始建于1971年的企业,成都旭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国营第8800厂、国营成都旭光仪器厂),秉承“开放、创新、超越”的经营理念,走过54载春秋。4月7日,封面新闻记者对话旭光科技党委委员、总经理张锦平。
20条SMT自动生产线
一半以上的产品出口全球
走进旭光科技的生产车间,20条SMT自动生产线,36条装配调试线同时高效运作,不到两分钟,电子元器件已和PCB板完成组装。

智慧工厂新产线
张锦平以常用的智能家电为例介绍,智能家电所需要的AI智能物联网模块是旭光科技的核心技术之一,其作为边缘接入模块,为智能空调、智能洗衣机、智能冰箱等提供了与云端链接条件,通过联动大数据分析与处理,提供实现个性化家电服务的可能。
据介绍,旭光科技是一家专注于电子调谐器、无线通讯模块、MCU控制模块等产品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这些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智慧家电等领域,其中一半以上的产品出口全球各地。

智慧工厂
2024年经营数据显示,企业营收14.36亿元,相较于5年前,营收增长100%,创汇增长54%,就业岗位增长43%。亮眼的数据下,离不开企业对研发能力的提升。企业研发体系历经战略升级,实现从基础研发到前沿创新的跨越式发展。研发团队成功完成技术架构转型:在延续高频头、IR通合模块等传统优势技术迭代的同时,前瞻性布局WiFi7、Function、Camera、雷达四大新兴领域,顺利完成了42个品类的设计开发,实现了3倍增长。在家电产品领域,完成了14个品类的设计开发,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这些成就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同时,企业高度重视人才培养,持续推进“三鹰计划”建立梯级晋升机制。招引技术研发、市场拓展、人力资源等多名高层次人才。在政府支持下,以校企合作模式,成功申报并开展企业订制班培训项目,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及岗位需要,针对电子设备装接、通信设备调试等四大紧缺工种,开发8个定制化教学项目,年培养技能人才240人。通过内培外引、多维晋升的方式为企业激发源头活水,激活人才强企“内驱力”。
从老厂区整体搬迁至新园区
一体推进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
今年1月,四川振兴电子信息智慧产业园(一期)在成都市龙泉驿区正式开园。园区主要聚焦汽车电子、智能物联网、智能装备等优势产业,致力于打造功能完善、绿色低碳的智慧园区。年内旭光科技将整体搬迁到新建的四川振兴新一代电子信息智慧产业园。

老厂区生产部
张锦平说道:搬迁不仅是物理空间的转移,更是生产体系的革命性升级:“依托新园区工业互联网平台,我们已构建‘一体两翼’战略布局——以三星业务与物联网核心部件为主体,以国产化替代方案和新能源电子模块为战略增长极,同步拓展电动控制器等新兴领域。今年将在新园区打造智慧工厂,可以全面实现SMT设备线体智能化、仓储物流系统智能化、装配测试线体自动化等目标。”
如何谋划好产能布局,实现园区搬迁与生产两不误?张锦平介绍,从生产效率看,要从设计端、工艺段、仪器夹具端提高效率。搬迁的过渡期,要适当增加相关产能配置,既满足交付订单,又不造成浪费,同时还要创新生产模式,合理开展外部协作。“我们的目标是确保搬迁期间的订单交付。”

老厂区生产部门
对于老厂区的土地资源收储及盘活,张锦平介绍,在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探索老厂区土地资源整合的方案,确保搬迁后老厂区土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老厂区
张锦平告诉记者,接下来旭光科技还将在“智改数转”道路上坚实发力。以数据为驱动,在产品研发、上游采购、生产制造、营销管理环节实现无缝协作的全产业链工业生态体系。张锦平说道:“我们要扶植电动车、高速电摩、电动车域控制器、光伏、能源管理平台等业务发展,改革创新机制,积极谋划新产品,新赛道。”
今年旭光科技一季度营收成功实现“开门红”。张锦平说道:“放眼全年,我们力争实现营业收入再上新台阶,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举措,在中国式现代化四川发展的新征程中奋力拼搏,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