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国宝”现身公安县!首次完整记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6 12:13:00    

近日

十多年前曾被宣布

在国内绝迹的珍稀鸟类——彩鹮

公安县崇湖国际重要湿地重现身影

并且全过程被完整记录

这是国内首次完整记录彩鹮繁育过程

该消息迅速引发媒体和专家广泛关注

今年4月底,崇湖湿地工作人员巡湖时,首次发现两只彩鹮出双入对的踪迹。从4月底到8月初,这对彩鹮“情侣”频繁往返于繁殖区域、湿地公园及周边的滩涂、河塘、虾池、稻田,当地观鸟协会会员和爱鸟人士记录下大量影像资料。

彩鹮叼着树枝准备筑巢

“我们发现并记录了彩鹮搬运建材、栖息觅食以及亲鸟育雏的部分场景。”湖北省动植物保护协会理事、鸟类摄影爱好者曾波表示,这是彩鹮在崇湖“安家”的直接证据。8月8日,曾波与多名摄影爱好者,共同见证了这对彩鹮夫妻,带着三只幼鸟在稻田觅食的场景。

曾波:“有两个画面十分打动我,第一个画面就是它把水草叼回巢,说明它在这里筑巢安家,第二个画面就是它能够衔泥鳅叼回去喂食,说明它已经育雏成功。”

彩鹮,隶属鹮科鸟类,是极为稀有的鸟类物种,其羽毛在阳光下闪耀着绚丽的金属光泽,享有“湿地彩虹”之美誉。作为朱鹮近亲,彩鹮现存数量比大熊猫还稀少,故被称作“鸟中大熊猫”。

十多年前,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不得不宣布其在中国绝迹。近年来,虽在全国多地有零星出现,湖北多地也有彩鹮成鸟、幼鸟短时间出现的报道,但像此次历时3个多月,完整记录到一对彩鹮繁殖全过程的情况,十分罕见。不仅填补了我国在彩鹮繁殖行为研究上的空白,还为专家深入了解彩鹮的繁殖习性、育雏模式等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彩鹮“落户”并成功繁衍的背后,是崇湖国际重要湿地保护工作的长期坚持与显著成效。针对彩鹮等珍稀水鸟对环境敏感的特点,公安县实施了一系列严格的生态保护和栖息地恢复措施。

“发现彩鹮后,我们立即划定核心保护区、设置警戒线、加强巡护力度、严控周边噪音活动,为彩鹮营造安全环境。”公安县崇湖国家湿地保护中心负责人袁誉刚介绍,彩鹮对栖息地水质、植被、食物链完整性要求极高,选择在崇湖筑巢育雏,是对这里生态环境的最高肯定。

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教授李翔:“彩鹮在全世界的分布范围主要集中在非洲和澳洲,在中国它的分布非常零星。它对自然环境的选择是非常挑剔的。一个是食物质量,第二个是它栖息和隐蔽的条件,第三个就是人为的干扰。它落脚江汉平原,说明这个地方生态环境质量非常好。”

据了解,崇湖国家湿地公园是我国候鸟迁徙中线中重要的越冬地和繁殖地,2023年被国家林草局认定为国际重要湿地。近年来,公安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生态修复与保护建设,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公园内分布植物441种,鸟类164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7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