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庆城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以系统化思维推进农业农村污染治理,通过构建“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全链条治理体系,蹚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共进的新路径。
实施“双轮驱动”,推进投入品减量增效。在化肥减量方面,依托中央及省市项目资金,建立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库,在12个重点乡镇实施“有机肥+配方肥”技术模式,推广水肥一体化设备320套,实现氮磷钾配比精准度提升20%。农药减量工程通过建立28个病虫害监测点,组建35支专业化统防统治队伍,推广生物农药12.3吨、植保无人机作业面积达8万亩,带动化学农药使用量同比下降18%。创新开展“田长制+农膜监管”模式,查处非标地膜案件6起,建成89个村级回收网点,2024年农膜回收率达86.3%。
构建循环体系,激活废弃物资源价值。秸秆综合利用形成“五化并举”格局,建成3个万吨级秸秆收储中心,培育秸秆燃料化企业2家,推广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1.2万亩,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2%以上。畜禽粪污治理实施“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模式,建成区域性粪污处理中心4个,推广异位发酵床技术28处,带动全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1.5%。针对尾菜处理难题,创新“田间堆肥+企业收运”双线模式,在玄马、驿马等蔬菜主产区建设沤肥池136个,日处理尾菜能力达50吨。
强化系统治理,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建立耕地质量监测网络,设置42个土壤长期定位监测点,开展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示范2000亩,推广钝化剂调理、低累积品种替代等技术,实现农产品达标生产率100%。投资860万元实施“厕所革命”,改造卫生厕所1.2万户,建成污水处理站18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67%。创新“网格化+智慧监管”体系,将147个行政村划分为389个环保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526名,实现污染问题实时预警、快速处置。
创新长效机制,凝聚多元共治合力。建立“财政奖补+绿色信贷”激励机制,发放环保设施补贴320万元,推出“生态贷”金融产品,授信额度突破2000万元。开展“环保积分超市”试点,2.3万农户通过参与污染治理兑换生活用品。实施“百名专家联百村”行动,组建由农技骨干、乡土人才构成的科技服务团,开展技术培训186场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3200余人。
通过三年攻坚,庆城县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化肥、农药使用量连续三年负增长,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提升至93.6%,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下阶段,该县将深化“无废乡村”建设,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全力打造黄河流域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样板区。
记者:李云 通讯员:张景凯

|编 辑:刘亚妮
|责 编:刘兴存
|监 制:常毅博
|总监制:王来林
点击下方,安装“新庆城”,关注我们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