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部分酒店及民宿毁约涨价的新闻再次冲上热搜——消费者提前一两个月订购的房间,被经营者以各种理由要求取消订单,而新价格通常已上涨数倍。
相关情况已屡见不鲜。每逢假期,多地市场监管部门都会发布提醒告诫,提醒相关经营者加强价格自律,严禁在电商平台等渠道预订房间订单生效后单方面毁约或擅自提价。
但仍有一些经营者无视消费者在预订房间时的合同约定,为一时利益毁约涨价。这不仅破坏了市场交易的基本诚信原则,而且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比如,经营者无正当理由拒绝履行价格承诺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和《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等,执法人员可依法对其违法违规行为做出处罚。
刹住住宿行业毁约涨价歪风,必须依靠法治利器。消费者遇到酒店毁约涨价,要留存好相关证据,如订单截图、沟通记录等,及时向平台投诉,也可向消协、市场监管部门申诉,必要时通过司法途径解决纠纷。监管部门也要严肃查处相关违法行为,及时调查处理消费者的投诉和举报,对经营者不按规定明码标价、毁约涨价、价格欺诈及其他侵害消费者权益等违法违规行为,一经发现依法予以严肃查处。
此外,还需强化信用监管,促使经营者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诚信经营。可通过建立住宿行业经营者信用档案,将毁约涨价等违法违规行为纳入信用记录,实施信用分类监管。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经营者,采取信用惩戒措施,如公示违法违规信息、限制经营活动等,增加其违法成本。
(《瞭望》2025年第18期 )
来源:新华社移动端
作者: 扈永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