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近千亿“活水”注入资本市场 股票回购增持贷款“火力全开”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9 20:21:00    

本报记者 郝亚娟 张荣旺 上海、北京报道

近期,多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持续加大股票回购增持贷款业务推进力度,为资本市场稳健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经济学院教授沈国兵指出,大规模回购增持释放了政策稳定信号,能缓解阶段性市场波动,助力投资情绪修复。有银行贷款支持时,信号可信度和强度进一步提升,吸引更多长期投资者入市。

具体在操作层面,《中国经营报》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了解到,上海辖内金融机构积极组建工作专班,制定个性化服务方案,开通授信审批绿色通道,支持客户根据需要获得充足资金进行市值管理,受到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的普遍欢迎。

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

截至2025年4月10日,共有458家上市企业披露了相关申请计划及银行合作情况,合作贷款金额上限超过906亿元。

记者了解到,交通银行已给予约80家上市公司超250亿元股票回购增持贷款授信,涵盖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工业软件、高端装备制造等行业。 该行着力用好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政策工具,服务上市公司及股东的回购和增持,以进一步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提振市场信心。

沈国兵分析,银行持续加大股票回购增持放贷款业务,对资本市场带来三方面积极影响:一是增强A股市场流动性,这些资金通过回购与增持直接进入二级市场,有效增加了股票需求,提升了市场交易活跃度;二是稳定了股民散户的市场信心,大规模回购增持释放了政策稳定信号,能缓解阶段性市场波动,助力投资情绪修复;三是促进上市公司加强自身市值管理,上市公司可通过回购增持股票调整资本结构,提升每股收益等财务指标,进而提高公司市场价值,银行的贷款支持让更多企业有能力进行回购增持操作,满足其市值管理需求。

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上海证监局会同上海金融监管局、市委金融办、市国资委、市工商联、上海证券交易所等单位,举办多场上海地区股票回购增持贷款政策宣讲暨银企对接交流会议。

会议要求,各金融机构要强化与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的对接,加大行内政策协调和资源保障,进一步提高审贷放贷效率。要加强商行与投行业务联动,将股票回购增持贷款与并购金融、债券业务以及其他信贷服务等有机结合起来,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综合性服务方案。要坚持风险为本,做好风险防控,建立完善相关制度和内部控制措施,确保合规运行。

风险防控

沈国兵提示道,银行加大股票回购增持放贷款业务也须注意以下风险:

一是A股市场过度依赖信贷放款政策风险加大。如果市场参与者过度依赖股票回购增持贷款来维持市场稳定和股票价格上涨,可能会导致市场自身调节机制弱化。一旦政策发生变化,市场可能会出现大幅波动。

二是导致A股市场部分股票价格发生扭曲。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可能会利用专项再贷款进行不合理的股票回购和增持,以推高股价,这可能导致股价与公司基本面脱节,形成价格泡沫风险。

三是信息不对称和监管不到位将带来信用风险和银行流动性风险。国家政策鼓励允许下,一些银行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发放贷款容易放大放宽信用风险。若上市公司经营不善或主要股东出现财务问题,可能无法按时归还贷款,银行将面临大量不良贷款增加的风险;若银行发放的专项再贷款无法顺利收回,可能会放大银行自身的流动性风险。

四是很可能导致新一轮脱实向虚的资源错配风险。资金过度集中在资本市场可能会导致实体经济部门资金相对不足。若企业和投资者都热衷于从资本市场获取利益,很可能导致新一轮脱实向虚的资源错配风险。

对此,国浩律师(上海)事务所权益合伙人董亮律师指出,根据实践经验,在指定金融机构向上市公司发放贷款前,应当全面评估回购实施后对公司股权结构的影响,重点关注实际控制人持股比例变化、一致行动人协议(如有)效力等因素对企业控制权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同时,应通过多元化渠道深入了解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财务健康程度及信用记录,包括但不限于主营业务收入构成、利润增长趋势、现金流量等财务指标,以及企业征信记录、诉讼情况、监管处罚等合规风险。

总而言之,董亮表示,金融机构须持续关注风险防控,包括确保资金使用合规性、防范利益输送、避免过度杠杆等问题。金融机构在开展相关业务时,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做好贷前调查、过程监控和贷后管理,推动政策平稳有序实施,促进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

(编辑:朱紫云 审核:何莎莎 校对:颜京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