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
近期,《2024今日头条治理年度报告》发布。2024年,今日头条针对网络虚假谣言、同质化发文、网络诈骗、无底线博流量、网络水军等展开了多个重点专项治理。平台全年累计拦截不实信息超500万条,处置不友善内容超3亿条,处罚同质化发文超781万篇。
此类网络乱象的危害性显而易见。虚假谣言在网络平台上大肆传播,不仅扰乱社会秩序,还会进一步危害和谐的网络空间。巴黎奥运会期间,诸如“中国队自带床垫入住奥运村”等谣言大肆传播,一时之间让不少不明真相的网友转发和议论,造成舆论场的失序。“某一线城市外地户口在三环内买房可以直接落户”之类的谣言,则更是制造有害信息,扰乱社会秩序。而低质AI发文现象,也“批发”制造“无资质文字”、荒诞派内容,严重危害着健康和谐的网络生态。至于无底线博流量问题,其始作俑者不惜弄虚作假忽悠粉丝、欺骗公众,并肆意渲染“爆炸性”、猎奇性的气氛,让受众的情绪和判断受真假难辨的信息内容所摆布。“美国登月是骗局”这类毫无依据、耸人听闻的“新知”,便试图把互联网的水搅浑,以谬论换取利益。
打击网络乱象,是清朗网络环境、呼应人民群众期待的必有之举,只可加强,不可松懈。对于此类网络乱象,2024年,今日头条持续发力。通过加强虚假识别能力、加大谣言处置力度、扩大辟谣传播范围等,廓清迷雾。其中,搭建全体裁谣言知识库、建立联动流转机制,以及创建辟谣小课堂、小剧场,揭开了谣言的“画皮”,遏制了谣言的传播。通过加强AI识别的模型训练、完善审核等手段,持续加大对低质AI内容治理的投入。在无底线博流量治理方面,细化了虚构演绎内容的审核管控标准,针对榜单、话题、搜索等多个场景深化管控策略,同时增加虚构内容、AI内容等信息来源标识,并通过优化流量分配机制,扶持导向正确、内容优质的自媒体。
向网络乱象宣战,绝非浅尝辄止,而是打起持久战。过往,针对谣言、水军、网暴等问题,今日头条持续推出治理之策。例如,2023年,平台累计拦截涉嫌诈骗内容167万条,禁封违规账号超10万个。
面对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平台治理的难度不小。乱象会随着社会热点、网友情绪而不断转变形式。今天赶走了谣言,明天它们可能换一个“马甲”出现。一些乱象难以根绝,加之乱象制造者常常“打一枪换一炮”,导致乱象接二连三地冒出来。例如对网暴的治理,前一个事件的负面影响刚刚平息,又有新的事件逐步发酵,且“多点开花”。
正所谓,谣言、水军、网暴……关关难过,关关得过。可以说,谣言、水军、网暴,这些网络“幽灵”时而消隐,时而闪现,频频滋扰网络空间。换言之,网络乱象具有顽固性、多发性、偶发性。这也决定了,打击网络乱象是一个长期过程,以长期主义提升治理成效,是题中应有之义。在这个问题上,平台必须始终负起主体责任,以创新思维和先进技术手段,应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
与此同时,必须看到,显现于平台的网络乱象只是其“肌体”的一部分。换言之,网络乱象不只关涉一个平台,更涉及整个互联网。例如,网络水军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组织运作也日益专业化,他们在不同的平台活跃,也暗自“沉”于网络的各个角落。治理网络乱象作为一个宏大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全社会合力提升治理水平和效率。以打击水军为例,需要建立起跨平台协作机制和长效机制,为集中整治和各个击破打下基础。
面对网络乱象的泛滥,指望毕其功于一役是不现实的,仅有单兵作战也是不够的,坚持社会共治方为上策。打击和防范网络乱象,需要政府、平台、用户、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相互配合,相互补位,形成治理合力。 平台当尽其所能,监管部门需及时跟进,针对平台力有不逮的难点重点解决。今日头条联动内外部建立谣言线索互通机制,与监管部门紧密合作,便是一个成功的案例。此外,用户和平台当进一步加强合作——平台发出风险警示、标注内容性质,及时提醒用户注意,用户多多投诉举报,及时提醒平台关切。而专家、民间防诈组织等社会力量,也可提供助力,打造更多整治乱象的“友军”。
网络乱象治理就像是一场没有终点、没有退路的马拉松,常抓不懈、持之以恒,方能始终保持“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态势,持续营造健康、文明、有序的网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