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百姓看联播 | 闲置林地长出“黄金伞”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8 20:23:00    

清晨,承德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八十三号村的林子里,阳光穿过树叶,照在一朵朵小伞似的灵芝上。村民李凤岐正猫着腰,乐呵呵地忙活呢。

八十三号村村民李凤岐:“以前在外打工,撇家舍业不容易。现在守着家,一天三顿饭都能吃上热乎的,还能挣着钱!”

这昔日的闲置林地,怎么就长出了灵芝、“长”出了工作?这还得从承德正在推进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说起。围场是河北林业大县,森林面积全省第一,可过去管理粗放,老百姓守着“绿色银行”却不会用,不少林地闲在那里“睡大觉”。

2023年开始,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来了,围场率先推出“国有带民营”的新机制——村集体或个人把林子委托给国有林场经营,林场用专业队伍统一管理,老百姓不用花一分钱,经营收益还归自己,劳务收入、碳汇交易、林下经济,赚钱的门路一下子就多了。

围场松源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纪艳雪告诉记者,这片林子正是她多年以来梦想种植灵芝的林子。

在八十三号村,松源农业公司流转500亩林地,搞起林下仿野生灵芝种植。公司负责人纪艳雪一来就看中了这里,海拔1300米左右,负氧离子高,湿度温度正合适,而且经过国有林场科学管理的人工林,林下空间非常适合标准化种植。

如今,不只是围场种上了灵芝,承德各地都靠“国有带民营”蹚出了新路子,丰宁搞一体化经营,兴隆种黄精、赤松茸,平泉把一棵山杏“吃干榨净”,宽城板栗成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青山绿水间,沉睡的森林正在被唤醒,一条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绿色发展之路,正在燕山深处不断延伸。

文案、配音、海报:高航

拍摄、制作:白亚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