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全国政协委员王俊:建议每家三甲医院与1至3家县级医院结对帮扶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07 19:02:00    

极目新闻记者 庞正

3月7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14位委员围绕“人工智能+”行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提振消费、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等主题,进行大会发言。其中,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俊建议,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

王俊介绍,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一道,成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的重要抓手。当前,我国已建设13个类别的国家医学中心,开展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推动建立2188个县域医共体。

为落实好“做到大病不出省,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这一目标任务,王俊建议,加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布局顶层谋划。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倾斜,向省域内人口较多的城市倾斜。原则上要选择当地综合实力最强的医院作为承接医院,通过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迅速将承接医院建成本区域内接近或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医疗“高地”。特别要针对当地转出病人最多的学科进行强化帮扶提升,这样建成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才能赢得当地病人信任,有效减少跨省就医。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加强建设的过程管理和结果验收,特别是对学科、人才迟迟达不到建设标准的扎堆建设项目及时喊停整改。

王俊说,项目建成后,地方政府应及时将支持重心从“管基建”转为“保运行”,因地制宜研究制定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承接地的省级政府要承担起编制、价格、薪酬、运行补助等方面的责任,作出系统性制度性安排。要理顺输出医院和承接医院之间的利益分配机制和职责划分,加强双方人员往来和技术平移,注重青年骨干人才培养。有关部门研究适度增加输出医院的编制总量、研究生培养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模,允许不同院区间包括规培生在内的青年人才轮训等支持政策,提升输出医院的持续输出能力和水平。

我国现有1795家三甲医院、2846个县级行政区划。王俊建议,按照双方自愿、空间毗邻、中西部优先等原则,每家三甲医院与1至3家县级医院结对帮扶,并将其作为三甲医院医务人员派驻锻炼的基地,为每个县域医共体提供稳定、高水平的技术后盾。同时,基本医疗保险尽可能提高专病特药在县域内使用的报销品种和比例。通过多措并举补齐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短板,共同筑牢县域健康防线。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