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德惠市松花江镇祥裕牧业有限公司的智能化猪舍里,恒温系统将环境温度精准控制在26℃,新风系统监测屏上实时显示各项数据。“这套养殖系统让每头猪日均增重提高8%,人工成本下降60%。”公司负责人介绍说。这座占地200亩的养殖基地,年出栏量突破5万头,成为长春“菜篮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德惠市设施农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先锋。
而距离养殖基地30公里的长春华昱养殖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人们正在组装可拆卸式猪栏。公司总经理刘树申手持模块化构件演示:“这些‘积木’能拼出适应不同场地的猪舍,15分钟完成拆装,价格比传统设备低40%。”针对东北严寒天气,公司创新研发双层保温板材,使猪舍在-30℃环境下仍可保持18℃恒温。凭借“接地气”的产品,公司迅速打开市场,2023年,东北地区销量增长170%,帮助600多户农民将庭院养殖规模扩大2倍以上,户均年增收超2万元。
“养殖户需要实用、性价比高且操作简便的设备,我们为此打造了不同规格的产床,以及自动化饲喂等设备。同时,针对养殖户多为个体经营、养殖空间有限的特点,产品实现灵活组装拆卸,以便养殖户根据养殖数量随时调整规模。”刘树申表示,公司研发的自动化饲喂设备很受养殖户欢迎,能通过摄像头识别每头猪的进食情况,精准调控投料量。
据了解,德惠市出台《德惠市设施农业三年行动方案》,对智能设备购置进行不同数额的补贴,种养循环项目每亩还有额外补贴。
从传感器到有机肥,从手机App到产业生态,设施农业的“接地气”实践,正让乡村振兴的梦想照进现实——农民指尖跃动的数据、庭院里模块化的猪栏、田野间播撒的有机肥,共同谱写着新时代的“智慧牧歌”。
来 源:长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