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央视报道:这个“五一”包头成出游热门目的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5 15:46:00    

据央视十三套5月4日《新闻直播间》报道,“五一”假期前三天,河北和江苏等地游客成为自治区客源主力,包头与呼和浩特、鄂尔多斯、赤峰等地成为游客出行的热门之选。


报道称,凭借着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沙漠风情,内蒙古的旅游吸引力不断增强,客源范围进一步扩大。数据显示,来自河北、江苏、重庆、山西、北京等地区的游客总量约占区外客源总量的43%。而包头凭借其近年来打造的文旅融合新体验,在“五一”假期期间,更是以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和独特创新的体验方式,吸引了大量游客,不仅在社交平台上刷屏,更带来了可观的旅游收入。

黄河岸边的马头琴声与长城脚下的实景剧同频共振,当《西口情》沉浸式实景剧邂逅“黄河流韵·琴语长歌”马头琴展演,“天下黄河第一村”尽揽黄河九省风土人情……数据显示,截至5月3日中午,包头市“天下黄河第一村”、五当召、南海景区等5家重点旅游景区共接待人数27.41万人次,营业收入1350.3万元。这一系列数据见证了包头从工业之城向文旅新地标的华丽转身。

“演员们与历史场景浑然一体,仿佛真的穿越回了那段民族团结的岁月,每一幕都充满烟火气与感染力。”来自河北的游客刘先生在固阳县秦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沉浸式实景剧《昭君归塞》现场,连线外地朋友分享喜悦。实景剧《昭君归塞》以王昭君和亲匈奴的历史为蓝本,通过全景式舞台设计、演员与游客的互动等,再现汉匈和平共处的史诗场景,带领游客感受厚重的黄河文化、长城文化与灿烂的华夏文明。

“五一”假期,达茂旗春季那达慕暨赛马“村超”联赛在万众期待中盛大开幕,迎来了旅游热潮。赛事以“分级竞技、全民参与”为特色,设置了速度马、走马等多个项目,让游客近距离感受马背文化的雄浑气魄与灵动之美。

老包头走西口历史文化街区也人气高涨。节日期间,街区化身为民俗文化的狂欢舞台,演员们化身为晋商时代的市井人物,以幽默诙谐的短剧形式还原走西口时期的贸易场景与生活百态。特色“小品”互动表演、古装沉浸式游园会等,将历史与潮流巧妙融合,不仅激活了街区的空间叙事,更通过“角色代入+任务驱动”的模式,使得走西口文化不再是静态展陈,而是鲜活的情感共鸣与代际对话。

在文旅融合创新发展的推动下,包头市通过“历史场景活化+时尚元素注入+惠民政策加持”的创新模式,于“五一”假期期间推出“春遇鹿城·花漾包头”主题文旅活动,联动各旗县区及“天下黄河第一村”、老包头走西口历史文化街区、包棉1958等特色地标,打造沉浸式演出、夏日音乐嘉年华、非遗民俗表演等100余项春季文旅活动。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累计举办文旅促消费活动121场次,吸引近44万人次参与,通过发放消费券等补贴直接撬动消费1195万元。“五一”假期前三天,香格里拉大酒店等23家星级饭店实现营收211万多元,形成景区体验与住宿消费的联动效应,不仅以多元场景焕新城市文旅吸引力,更通过文化惠民与业态升级实现旅游经济显著增长。

这个“五一”假期

包头各大景区游人如织

不仅本地居民热情高涨

还有众多外地游客慕名而来

据统计,5月1日至3日,包头市累计接待国内游客106.22万人次,同比增长10.26%。其中,区外游客主要来自河北省、山西省、北京市等地。包头正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梁彦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