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五四青年节丨女警“小龙姐姐”的青春守护手册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4 09:10:00    

【来源:平安沙坪坝】

4月23日,重庆沙坪坝某处校园内熙熙攘攘的师生食堂前,数十名师生围在反诈宣传栏前踊跃抢答问题。梳着干净利落的马尾辫,沙坪坝派出所社区民警龙丹手持话筒,结合“网络热梗”把防范要点变成有趣的段子,人群中不时爆发出会意的掌声和笑声。有学生举起手机,边拍视频边说:“小龙姐的课,从来不会让咱们失望!”

这是“小龙姐姐工作站”常见的工作场景,也是龙丹扎根一线七年,紧密结合社区实际,聚焦青年群体特点,扎实有力开展警务工作的生动写照。

破壁融圈

解码Z世代平安方程式

沙坪坝作为重庆著名的科教文化大区,青年群体相对集中。2019年,刚成为社区民警时,龙丹面对的是以重庆大学为主,多所重要学校及周边社区构成的特殊“责任田”。这里每年流动着近2万青春面庞,传统警务模式在Z世代群体中时常遇到“水土不服”:精心准备的反诈讲座,台下手机亮成星海;发生矛盾纠纷,年轻人维护权益观念更强,谁也不肯轻易服软。

当年刚刚30出头,喜欢“刷”剧、爱看网文的龙丹敏锐意识到,要做好警务工作,必须与年轻人的思维“同频共振”,融入到他们之中。经过认真准备,2020年初,龙丹依托社区警务室打造“小龙姐姐工作站”,主动贴近青年群体开展服务。

走进警务室,憨态可掬的萌警玩偶与摆放整齐的警务日志相映成趣;翻看龙丹的笔记本,从“yyds”到“绝绝子”,各种最新的网络语言记得满满当当。前来办事和调解纠纷的年轻人都说,很容易就能和“小龙姐”找到共同语言。

与此同时,“小龙姐姐工作站”的法治宣讲课也持续提档升级。针对虚拟物品交易类、刷单返利类等年轻群体常见骗局,龙丹牵头开发了系列反诈课程,将动漫、网游等青年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并同步制作反诈手册。她还把课程搬出教室,带到军训的操场、食堂的门口、网吧的大厅……“零距离”为青年群体剖析诈骗套路,讲解法律知识。

2024年以来,龙丹先后调解涉及青年群体的矛盾纠纷百余起,成功率98%以上。集中开展反诈及法治宣讲40余场次,辖区电诈发案数显著下降。

真情呵护

搭建成长心灵港湾

“小龙姐,我有些撑不下去了,请帮帮我……”2023年秋天,在一次重要考试失利后,这条来自某校抑郁症学生的私信让龙丹心头一紧。她赶快利用视频连线稳定住对方情绪,又通过2个多小时的“云端”陪伴,从新上映的《灌篮高手》大电影,聊到考试临场发挥的技巧,最终把学生从崩溃边缘拉回。这样的紧急心理干预,工作室年均处理20余起。

“年轻人尤其是学生群体思想相对单纯,社会经验不足,成长过程中碰上人际关系、感情问题、升学求职的‘坎儿’,就需要多多关心引导。”龙丹说。

在“小龙姐姐工作站”的档案柜里,130多份贴着彩色贴纸的档案记录着青春心事:蓝色标签是情感问题,绿色是学业压力,橙色是人际矛盾。

在此基础上,龙丹加强与辖区相关部门合作,创新建立“三阶心理疏导法”:初阶,会同学校或社区的团组织开展“朋辈疏导”;中阶,协调街道、妇联引入专业心理咨询师开展心理“按摩”;复杂情况,则联动学校(工作单位)、家庭多方联动化解心结。她还特意在工作室设立“舒缓角”,放置心理书籍和解压玩具。这里很快成为大家口口相传的“解压驿站”,辖区的年轻朋友遇到什么烦心事,都喜欢来此找到“小龙姐”帮忙。

平安共治

织就青春守护同心圆

“接过红袖章,就代表一份责任。”

“协助小龙姐守护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我们义不容辞!”

2025年4月26日晚,由多名社区青年平安积极分子组成“青春义警队”,正在龙丹的带领下开展夜巡工作。只见队员们精神抖擞,一刻不停地穿梭在街头巷尾,为即将到来的“五一”小长假,认真做好风险隐患排查,安全防范提醒等工作,成为一道暖暖的“夜景”。

除了邻里守望,护航平安,这支年轻队伍更加温暖人心的,是对“银发一族”的特别关爱。针对辖区高龄留守老人较多的特点,龙丹带动义警队员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贴心细致地为他们排忧解难。曾阿姨行动不便,日常的水电费都是队员在帮忙缴纳。陈大爷子女都在国外,队员定期到他家中检查用电、用气安全。他们还积极协调街道社区,为老人们送去健康咨询、免费体检等服务,在平安实践中感受“青春正能量”。

从校园的法治课堂、到云端的暖心对话,再到执着不懈的平安实践,“小龙姐姐工作站”的灯光始终为青春亮着。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主动戴上红袖章,加入平安守护行列,你所看到的不仅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青春注脚,更是一个基层民警用真心浇灌出的平安之花。

- End -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