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发展奇迹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它向世界证明,发展中国家完全可以从本国实际出发,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独立自主地实现发展和进步。中国之治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分享、可借鉴的基本经验和案例样本,丰富拓展了人类文明进步的理念和路径。
自主性是“中国式”的最高表达,民族性是“中国式”的特殊声明,创新性是“中国式”的自信展示。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是中国之学创新发展的使命。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进入了动荡、变革与深度调整期。新时代中国学术需要精准把握世界政治演变的总体特征与基本逻辑,进一步找准自身的时代定位与发展方向;需要紧跟时代脚步,呼应人民期待,自立自强,在动荡变革的世界中实现思想突破与学术超越,加快构建起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切实增强在国际学术界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 西方之乱与中国之治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世界格局的变化,也正在进行着中国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如何认识世界的变革与调整?如何更好地理解中国的突破与超越?如何把握好中国学术的历史坐标与发展方向?回答好这些时代命题,中国的学术界责无旁贷。
从当代世界格局的演变来看,世界之变、历史之变前所未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蕴含机遇与挑战,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
首先,西方阵营凸显“体制失灵”“政治失能”。20世纪末,以柏林墙倒塌、苏联解体为标志宣告冷战结束。西方学术界和智库弹冠相庆,世界迎来了以“自由民主、自由市场”为标识的西方模式主导的“后冷战时代”。然而,西方资本的“全球化”和对外“民主化”改造,既没有给国际社会带来“普世幸福”,反而给世界带来不断的暴恐和动荡。21世纪以来,随着金融危机的全球爆发,恐怖主义在一些地区蔓延,民粹主义盛行、孤立主义及排外思潮爆发,导致国际政治关系也愈发紧张,世界政治生态陷入混乱、失序。
其次,世界经济天平倒向非西方经济体。2001年开始,新兴经济体对全球GDP增长的贡献超过了发达经济体,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性事件。2012年,新兴经济体对全球GDP总量的贡献超过50%,更是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格局。据世界银行统计,2016年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占全球GDP的比重近60%,而发达经济体已经退到40%左右。近5年来,中国对全球GDP增量的贡献均超过30%。当下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已经引发国际学术界的热烈讨论和深入思考。
再次,西方自由民主模式呈现基因缺陷。“民主”是西方政治学的核心命题和基本逻辑。西式民主模式先天性缺陷导致西式民主在实践中的变异。近年来,西方国家的民粹主义、种族主义等引发的社会矛盾频发,暴露出西式自由民主固有的“基因缺陷”及其现实困境。一些国家社会矛盾激化、政治对抗加剧,民粹主义现象普遍,甚至西方世界政治生态持续恶化,政党撕裂、政治对抗成为常态。可见,西式民主普世论及推行逻辑是世界失序的思想根源。西方民主制度陷入多重困境,为国际学术界提供鲜活研究素材,为中国学术界进行深入比较研究东西方制度提供了重要历史时机与窗口。
同时,“中国之治”创造了人类政治文明新样态。在当今混乱迷茫的复杂国际形势下,中国70多年的发展道路贡献了宝贵的共同价值。70多年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最伟大而成功的实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拓宽了世界各国的发展道路,同时也为非西方国家提供了宝贵的可资借鉴的发展经验。中国发展成功的密码是科学地处理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开辟了世界历史上一条独具特色而卓有成效的发展之路。
中国之治克服了美式教科书中难以化解的市场化、民主化等逻辑悖论,克服了资本的唯利是图、西方政治的选票至上、政治尔虞我诈、政党对抗性争权夺利等等固有弊端,打破了美式自由民主和自由市场模式一统天下、无往不胜、永远永固的“神话”。中国之治的成功,打破了“历史终结论”“社会主义中国孤岛论”“西方模式完胜论”“西方中心论”“美式价值普世论”,动摇了“美国独秀论”“例外论”“特殊论”“山巅之城”“超级完美论”及美式自由民主“普世论、永恒论、万能论”。中国之治的成功,打破美式民主神话,展现全面发展政治观。
中国之治的历史性成就,既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谱写的壮丽诗篇,也是为人类文明贡献的鸿篇巨制。中国的发展改变着并将继续改变世界经济和政治版图,让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更加公平合理,让人类文明百花园更加多姿多彩。
■ 面对时代挑战,力求原理创新与范式突破
世界格局正在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剧变,冲击着百年来一直环绕在“山巅之城”的西方思想体系和学术体系。西方一直奉若神明的传统政治学与经济学的理念与逻辑已经无法解释“西方之乱”,更是无力回答“世界怎么了”“世界向何处去”的时代命题。
新中国70多年的建设实践成就辉煌,冲破了西方世界固守的理论教条和逻辑束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历史奇迹。新中国70多年的发展建设经验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门,开辟了一条通过政治创新超越西方模式的道路,为推动国家全面发展提供了崭新的逻辑框架和价值引领。
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首先要突破美式话语迷思与逻辑陷阱。冷战结束以来,西方的主流政治精英们以“人类历史即将终结”的妄断,将传统的西方制度以及价值理念,如民主、自由、人权等定义为人类发展的唯一标准和指针。
没有自己的学术体系,就没有话语权。支撑话语体系的基础是学术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话语体系建设,要把中国发展优势和综合实力转化为话语优势。在理论研究中要多下功夫,多搞“集成”和“总装”,多搞“自主创新”和“综合创新”。在世界大变局、历史大转折的国际背景下,中国学术工作者应听从人民召唤、紧跟时代步伐,及时总结中国经验、提炼中国理念、投身中国发展实践。
新中国70多年建设实践的辉煌成就,为中国学术的自觉、自主、自强提供了充足的养料。中国的发展与成功也推动着、引领着世界发展潮流的转向。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积累的独特而宝贵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和理论创新,成为中国政治学理论研究无尽的宝藏。
当前,中国实践积累起的治理成效与经验已经相对成熟,中国学术界要在努力破除西方话语逻辑陷阱的基础之上,突破有基因缺陷的西式制度模式的天花板,实现学术理论和话语体系的有效突破。目前这方面已经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敢不敢”和“如何做”的问题。
■ 珍惜和拓展当代中国这座资源宝库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切实肩负起繁荣中国特色学术体系的责任,是一份责无旁贷的时代重托。
第一,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设新时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一个最为根本的遵循就是,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遵循,立足中国,在“特色”“风格”“气派”等方向性基础性领域下功夫,将当代中国的“时代性”“民族性”“科学性”“创造性”等深深融入中华文明和当代社会发展的洪流中去。
第二,要善于总结中华优秀思想文化资源,提炼中国智慧,构建中国方案。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优秀的文明史,拥有世界历史上独树一帜的悠久且灿烂的传统文化,也积累了相应的极为丰富且多样的经验性资源。其中,既包括历代盛世王朝治国平天下、物阜民丰的有益启示,也有着王朝末世战乱频仍、国计民生凋敝不堪的负面教训。所有这些综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今天当代中国治国理政的宝贵历史资源。
第三,要珍惜和拓展当代中国这座资源宝库,凝练思想,升华理论,提升学术研究层次和水平。要坚持以重大问题为主攻方向,尤其是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国际问题研究等社会科学相关领域,不断加强对我国发展和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加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研究,加强重大社会思潮辨析引导,推出更多高水平研究成果。
第四,要善于做到“洋为中用”,在融贯中西中向世界展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不断将中华优秀文明、中国对人类未来的思考以可理解的方式告诉世界,继续推动中国和世界联通的进程。充分挖掘并阐释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的深刻意涵,对于我们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政治学,增强中国政治学在国际政治学界的影响力、话语权,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第五,坚持自主、自为、自强,以高质量成果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要切实提升格局,放宽视野,自觉打破学科壁垒和门派界限,积极主动地推动学科融合,创新研究方法,这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政治学的必由之路。
■ 以“中国之治”建构“中国之学”
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以“中国之治”建构“中国之学”,是破题之关键。
第一,回答好何谓中国之治。中国之治呈现了中国社会发展面貌的巨大变迁,也正在深刻影响、改变着世界面貌和格局。中国之治有力地回击了“文明优越”“文明隔阂”“文明冲突”等西方中心主义的观点,使得古老的中华文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得以延续、更迭和创新。社会主义制度因中国发展再次彰显强大的生命力,社会主义文明形态重放异彩。中国发展奇迹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它向世界证明,发展中国家完全可以从本国实际出发,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独立自主地实现发展和进步。中国之治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分享、可借鉴的基本经验和案例样本,丰富拓展了人类文明进步的理念和路径。
第二,解答好何以中国之理。在新时代,中国之治的内涵和外延广泛而深厚,既有中国发展、中国成功的外在展现,也有中国奇迹、中国贡献的深刻内涵;既有中国之大、中国之强的物质体量,也有中国之美、中国之妙的精神魅力;既有中国之路、中国之制发展方向的制度规定,也有中国之理、中国之道的规范价值——在中国之路的基础上形成中国之制,中国之制的顺畅运行成就中国之治。中国之治是过程与结果的有机统一,是途径与价值的有机统一,是中国之路与中国之制的有机统一。中国之治蕴含着丰厚的学理和大国治理之道,其发展价值取向和经验原则拓展了世界发展图景,丰富了人类发展的内涵和理念,必将深刻影响世界发展格局与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
第三,探寻好何为中国之道。观察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需要有一个宏阔宽广的视角,需要放到世界和我国发展大历史中去看。在当今世界,中国之治是中国道路、中国经验、中国理论的有机统一,开创了人类政治文明的新样态,为中国之学提供了丰厚土壤和园地。
中国之治的叙事是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成长的丰厚土壤。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要超越西方中心主义的学术视角,跳出西式话语及逻辑假设,用融通中外、内外相通的中国叙事,讲明中国道路及其经验是历史的、发展的、包容的、开放的,既有中国特色,也反映了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中国政治叙事的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要讲清、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观、人民观、世界观,也要讲明、讲透中国之治的系统观、历史观、实践观。构建中国之治的叙事,要总结和提炼好中国之治的文化观念和治理观念,深刻阐释中国道路的理论逻辑和实践成就,全面总结中国共产党所秉持的政治理念和价值追求,提炼中国之治的核心概念,向世界传播中国之道。
自主性是“中国式”的最高表达,民族性是“中国式”的特殊声明,创新性是“中国式”的自信展示。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是中国之学创新发展的使命。在实践基础上,中国之学要突出社会现实层面的问题意识,要着力提出时代大命题,要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真正做到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制度与实践,用中国制度与实践升华中国理论。
(统筹:鲁珊 制图:张莉)
【编辑:符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