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是城市的底色,更是社区治理的灵魂。在新时代基层治理的浪潮中,社区作为城市的“最小细胞”,承载着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金昌,有这样一个充满活力与温暖的社区——金川区桂林路街道昌文里社区,它虽面积不大,却承载着3300多户居民的幸福生活梦想。
近年来,昌文里社区以党建为引领,将文明创建融入基层治理的方方面面,把“创建为民、创建惠民”的理念转化为生动实践,从思想铸魂到文化浸润,从志愿服务到治理创新,昌文里社区以扎实有效的举措,让文明之花在这片土地上绚丽绽放。
思想领航
凝聚文明向心力
6月26日,昌文里社区组织退休党员走进金川区文化馆,参观“光辉典范——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党风廉政建设展”,在红色历史的浸润中汲取奋进力量。

△昌文里社区组织退休党员参观党风廉政建设展
展厅内,在讲解员的细致解读下,老党员们认真聆听每一段历史故事,深刻领会老一辈共产党人清正廉洁、艰苦奋斗的崇高精神。
“我们社区老年居民占比较高,退休党员更是社区治理中的‘主力军’。”昌文里社区党建专干唐雅玲告诉记者,在“七一”建党节来临之际组织此次活动,旨在进一步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与战斗力,通过老党员带动更多辖区居民主动融入社区建设。
昌文里社区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始终将党建工作作为文明创建的核心引领。
社区党委以“红色引擎”激活文明创建,深化党员中心户理论宣讲、“红船精神沉浸式体验”、“星火电台”线上宣等主题活动,培育150多人的文艺宣讲队伍,编创《三中全会快板颂》《党的二十大精神放光芒》等作品,把党的创新理论编成快板、演成小品,让居民在欢声笑语中入脑入心。

△开展厨余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组织党员干部带头亮身份、作承诺、当先锋、树形象,积极投身于环境整治、文明宣传、志愿服务等工作中,形成“党建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创建热潮。
如今,走在社区里,“垃圾随手捡、楼道主动扫”成了居民的自觉,文明理念已从“墙上标语”变成了“脚下行动”。
文化润心
涵养文明新生态
“以前下班就‘宅家’,邻居姓啥都不知道,现在社区活动排着队,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吃百家宴,比亲戚还亲!”居民翟文花的话,道出了社区文化生活的变迁。

△春节文化活动
昌文里社区以传统节日为纽带,把文化活动办在居民心坎上:春节社火巡游闹翻街巷,端午“邻里粽香宴”飘满楼栋,中秋“百家宴”摆开长桌……传统文化在互动中传承,邻里情谊在欢笑中升温。
为满足不同年龄段居民的需求,昌文里社区还以“服务老、养育小、让中青年发展好”为目标,创新构建“全龄友好型”文化服务体系。
针对银发群体开设社区老年大学,开设书法、舞蹈、音乐等课程,让“老有所学、老有所乐”;针对辖区中青年群体开办社区夜校,设置瑜伽、爵士舞、书法等课程;面向青少年推出假期爱心托管班,提供课业辅导、兴趣培养、社会实践等服务,解决家长后顾之忧。

△“昌文好邻居”评选
榜样的力量最动人。昌文里社区积极开展“昌文好邻居”“和谐楼口”“文明之星”等评选活动,让“孝老爱亲”“诚信友善”有了具象化的模样。“魏弘好人工作室”“金越金牌调解室”的成立,更是为社区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居民们遇到问题都愿意来这里寻求帮助,形成邻里和睦、互帮互助的良好风尚。
志愿聚力
奏响文明主旋律
志愿服务是文明创建的重要力量,也是体现社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在昌文里社区,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身着红马甲,穿梭在社区的大街小巷,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奉献与担当,他们就是社区的志愿者。

△“亮灯行动”观察员队伍每日巡逻
昌文里社区聚焦群众需求,整合各类阵地资源,打造了“金牌店小二”新时代文明实践驿站。在这里,居民可以随时提出自己的需求,志愿者们则会根据“五单”机制,提供精准服务。“康乐暮年”志愿服务队定期上门看望孤寡老人,为他们打扫房间、陪他们聊天;“亮灯行动”观察员队伍,每天通过“一对一”观察独居老人亮灯情况,掌握老人身体、生活状况,对老人突发情况及时报告、提供帮助。
还积极挖掘辖区老年群体中的文艺达人,培育组建“戎光艺术团”等“银发”文艺志愿服务队,链接专业师资,开办“老年大学”,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