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战略偏差、业务结构存在短板以及一些经营决策失误。”TCL中环(002129.SZ)董事长李东生在年报中对业绩巨亏原因如是说明。
2024年受行业阶段性去产能影响,主产业链上市公司普遍亏损。TCL中环作为硅片领域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成本领先以及初创了210大尺寸硅片,但行业寒冬中,决策失误被放大,使得公司的经营业绩恶化程度尤其突出。
在行业自律减产驱动下,TCL中环一季度的净利润环比减亏。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2024年TCL中环的硅片综合市占率下滑了4.6个百分点,公司仍称“硅片综合市占率全行业第一”,但在光伏产业全面向N型技术过渡、需求面临阵痛期的阶段,丢失的硅片市场份额能否被找回?公司组件转型慢与供应链能力不足的情况能否得到改善?这些不仅是TCL中环管理层面临的挑战,也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负毛利率与资产减值导致利润巨亏
根据财报,2024年TCL中环实现营业收入284.18亿元,同比下降51.95%,归母净利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98.18亿元、109亿元,分别同比下滑387.42%、523.35%。
TCL中环表示,三项原因导致业绩亏损:1、产业链价格跌破现金成本,公司光伏业务板块自二季度初出现毛利率亏损;2、电池组件业务相对竞争力不足,产品转型慢于市场需求,产销结构与规模不达预期,在行业周期底部进一步拖累经营业绩;3、欧美市场价格下跌以及美国组件市场退回产品,导致控股子公司Maxeon业绩大幅下滑。
TCL中环的主营产品包括硅片、组件、硅材料、光伏电站以及其他,除了硅材料,其余四项产品去年的营收与毛利率均同比下滑,硅片收入占比最高,盈利能力下降也是最严重。
计提资产减值损失是TCL中环净利润亏损的另一项原因,减值影响利润的项目主要是存货跌价和商誉。根据公告,2024年末,TCL中环的减值合计51.99亿元,其中,存货跌价准备40.54亿元,其中转回或转销金额36.35亿元,对当年净利润影响-4.18亿元;商誉减值准备影响利润总额-9.15亿元。截至2024年末,公司存货账面余额为86.76亿元,存货跌价准备为23.52亿元,账面价值为63.24亿元。
存货跌价的影响延续至2025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当期公司资产减值损失发生额-7.09亿元,同比增加41.19%,主要来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同比增加。同时,截至3月31日,TCL中环的存货期末余额额外66.24亿元,比期初增加3亿元。
4月下旬以来,国内光伏抢装潮进入尾声,需求减少导致上周以来国内硅片价格跌幅超过9%,且短期内尚未出现价格跌势缓解迹象,组件、电池环节也纷纷跌价,TCL中环二季度的存货跌价会否进一步扩大是投资者的主要担忧。
丢失的市场份额与组件转型难题
光伏产业在去年四季度进入减产保价,部分上市公司的一季报亏损金额出现收窄,TCL中环也实现了环比改善。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61.01亿元,同比下降38.58%,环比增长4.54%,归母净利润亏损19.06亿元,环比减亏逾18亿元,同比下滑116.67%。
在今年一季度,TCL中环着力解决组件业务,实现一定效果,当季度组件出货1.9GW,同比提升19%。公司称,一季度推动电池组件业务的多个环节升级,包括改造TOPCon标准组件产线并筹建2GW BC组件产线,逐步形成全价值定位组件产品组合,满足市场需求,并加速营销能力建设。
“组件产品直接面对光伏终端客户,在产业链竞争加剧、产能供需错配的阶段下,既挑战光伏企业现金流、成本管控能力,又考验公司响应客户需求的产品变革及供应链调整能力。”某新能源行业分析师对记者说:“光伏企业规模化推动的市场份额提升,在一轮技术迭代中,先发技术、产能优势往往会不断扩大。但对当前光伏产业来说,装机潮收尾后,由于电站收益率不确定性引发的短期需求阵痛期,这对光伏制造商上半年经营会产生多大影响仍是未知数,因此相比技术、供应链、产能,与存活能力直接相关的现金流竞争是企业直面的挑战。”